400-123-4567

网站建设 APP开发 小程序

KNOWLEDGE/华信登录

分享你我感悟

您当前位置> 首页 > 华信登录 > 软件开发

真实的塔吉克斯坦是一个什么样的国家?

发表时间:2023-09-29 04:47:07

文章作者:佚名

浏览次数:

从政治、经济、文化、民族各方面谈谈你对这个国家的切身体会,欢迎利益相关者来作答,由定居者、旅行者、研究者个体的感受汇总出一个国家部分全貌。

我在塔吉克斯坦工作过一年,我的感受是塔国人没有发达国家的经济,还过着我们梦想的朝九晚五的工作。就是塔国的经济比较差,一般人收入差不多1000多RMB左右,政府工作的人也就2000RMB多吧,但是特别讲究,早一分钟不上班,晚一分钟不加班,准时准点上下班。人比较懒和讲面子,我们电厂当地的学员,从不动手干活,个个都像坐在电脑前的白领,粗活是没有文化的人干的,我们不干。我们要求这些学员和我们运行倒班一样的作息,8小时工作制,但是塔国的领导和学员都不干,他们按他们自己的倒班方式上班,上一天24小时,休3天。反正学员学习一年,理论会了一些,但是离真正上手还很远。

普通的塔国人民对中国人还是友好的,一次我和同事从超市走回厂子,在人行道上要过一个小岔路口时,正好来了一辆丰田霸道要进岔道,我和同事就停下了让车过,但是丰田也停下了,司机摆手让我们先过。我俩过了岔路口,丰田车转弯在我们身后又停下了,司机打开窗户对我俩用中文说“我们塔国人,友好中国人”,我和同事特别感动,跟司机摆手致意,等我们走了,司机才开车走。

塔国的当地蔬菜就黄瓜西红柿洋葱土豆胡萝卜,还有一种调味的和芫荽差不多的菜,在国内常见的菜塔国都没有,塔国当地的小饭店,和新疆的食物差不多,抓饭烤肉烤包子馕,但是比新疆的种类差的多,而且口味也不一样,烤肉肉块大,调料少,吃不习惯。总的算下来,一顿饭比新疆的要便宜一些,啤酒都是10元一瓶,比较贵,进口的红酒就比国内的便宜好多。

普通的塔国人民生活并不好,我们去电厂附件村子的商店里买东西,一次好几十块钱,水果按公斤买,但是村子里的人买水果是按个买,回电厂的路上,有的小孩就问我们要东西。

总体来说,塔吉克斯坦是个贫穷的国家,国家小,发展的慢。普通民众主要出国打工,本国的工商业都不发达。大部分人是穆斯林。

看到这个问题,我觉得大家回答的都比较简单,我之前写过一些详细介绍这个国家的内容,链接在这里~

你最难忘的旅行经历是怎样的? - 知乎


更新---------------------

还是把原文放到这里吧,免得大家还要点链,以下是正文~~~~


因工作需要,我曾经去过一次塔吉克斯坦。这是我第一次出国旅行,期间无数个旅行的细节刺激着我迟钝的神经,让我这个超级宅男一下子意识到世界之大超出想象。出国的半个月间,每天都在被新事物、新景色所刺激,我很难用语言形容半个月间所经历的所有奇妙。

在几次出国旅行中,见过了不同的人、事、物,但这次塔国之行始终是我印象最为深刻的一次,美丽的景色,友善的人民,让我对这里充满了爱恋。

为了记录着次旅行,我曾经写过一篇游记,附在这里,和大家一同分享我难忘的而经历~~~~

正文开始——————————————————————————————————————————

塔吉克斯坦,一个完全陌生的国度,相信任何一个普通的中国人对它的了解都十分有限,“独联体国家”、“地处中亚”、“与中国接壤”,仅此而已。临行之前,简单的搜集了一下该国资料:塔吉克斯坦共和国是位于中亚东南部的内陆国。西部和北部分别同乌兹别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接壤,东邻中国新疆,南界阿富汗,国土面积为14.31万平方公里,境内东西长700km,南北宽350km,山地和高原占93%,其中约一半在海拔3000m以上,有“高山国”之称,是一个典型的山地国家,全境气候属典型的大陆性气候。目前有常住人口750万人,其中73%生活在农村地区,主要民族为塔吉克族(60%)、乌孜别克族(23%)、俄罗斯族、吉尔吉斯族、鞑靼族等。全国人口主要居住在占总面积7%的平原地区。居民大多信奉伊斯兰教,多数是逊尼派。

看过这些资料之后,感觉塔国离我仍是那么遥远,那么神秘。而我,即将踏上到这个国家的土地,揭开它神秘的面纱。

塔国是我去过的第一个中亚国家,一路上感觉什么事情都是那么新鲜,仅是航班上一个漂亮的、同时操着标准普通话的外国空姐给我端茶倒水这件小事儿,就让我激动了好一阵。

由于两国间没有航班直达,所以需要途径哈国首都阿拉木图转机。经过六个小时的飞行,我最终到达阿拉木图首都机场。在飞机滑行过程中,停放在跑道两旁的飞机一一掠过,与国内清一色新型飞机不同,这里的飞机款式各异,除了波音、空客的新型飞机,还有许多前苏联遗留下来或是其他从未见过的飞机,不同时代、不同款式的飞机陈列于此,这里俨然成为一座飞机博物馆。

走进机场大厅,印象最深的是环境的陈旧,所有的设施基本上都建于上世纪八十年代,整个机场小的可怜,我相信国内任何一个小机场都会比这里先进、大气。另外让我印象深刻的,是在机场工作的哈萨克美女,无论是身穿军装、飒爽英姿的安检人员,还是衣着制服的接待人员,都十分漂亮,特别是一位VIP休息室的服务员,应该是我亲眼见到并交流过的最漂亮的女孩,漂亮到无以复加,整个接触过程中,都感觉自己脸庞发烫,我承认我还是太过害羞,根本无法直视她的眼睛~(@^_^@)~。

有一个非常有意思的小插曲。我和同伴们来到二楼候机大厅等候第二天去往塔国的飞机,正在寻找空座的时候,突然有人猛拍了一下我的肩膀。身在异国他乡,面对此种情景,我的第一反应是自己的证件存在一些问题,受到了机场工作人员的注意,一系列可能发生的糟糕结果在我的脑海中飞速闪过,最后脑子里只浮现两个字“完了!”。我僵硬的转过身,把目光投向伸手拍我的人。出人意料,叫住我的人不但没有身穿制服,而且还是个黄种人,更似乎在哪里见过。与此同时,从他的眼中我也看到了一丝迷茫。对视了两秒钟之后,他竟然叫出了我的名字,一瞬间,一股电流激活了我大脑中每一个沉睡的细胞,我猛地意识到,这原来是我一个的同事!如果不能身临其境,也许真的不能体会到我当时的感受有多么奇妙。能够在异国他乡遇到故人,发生的概率实在是小的可怜,我俩都十分激动,还没来得及深入交流,他乘坐的飞机便要起飞,登机手续已经开始办理了。看着他离开的背影,心中不免感慨,“好神奇!”

开往塔国首都杜尚别的飞机要在第二天上午九点(北京时间11点)出发,而我们一行三人又没有哈国签证,这意味着我们要在候机室待上11个小时。候机室不大,也就五六百平米,由于从这里中转的旅客不多,多数时间还是比较清静的,但一有班机抵达,这里就会热闹起来,人满为患。各色人种、各种语言交织在大厅里,提醒我这里并不是中国某个县城里的火车站。

简陋的机场大厅

十一个小时的等待着实是一种煎熬,好在有漂亮的服务人员可以打量,让这种等待增添了一丝色彩。八点半,开始办理登机手续,我们开始动身前往杜尚别。别了,哈萨克美女,我会想念你们的,也希望你们能思念我~(@^_^@)~。

哈国到塔国的行程很短,只有两个小时的路程,翻过一片说不上名字的山脉,飞机最终降落在了杜尚别机场的跑道上。如果把哈国首都机场的规模比作国内某个城市的火车站,那杜尚别机场应该也就是国内某个小镇的车站了。机场跑道很破旧,两旁长满了未经修整的野草,整个机场十分安静,看不到起起落落的飞机,只有寥寥几架停置在一边,我们这批不足200人的乘客,也成为了当时整

个机场唯一的一批乘客。

俯瞰杜尚别

简陋的机场

走下飞机,深吸一口气,大脑一阵眩晕,适应了国内的污浊空气,反而不能适应这清新的空气了(呵呵,当然是开玩笑的)。环顾四周,尽管机场设施陈旧,但路面干净整洁,看不到一片垃圾,甚至没有一丝灰尘,道路两旁杂草丛生,但并不像国内那样生长的肆无忌惮,草丛中,一朵朵野花含苞待放,这样的美,是我在国内很难看到的。

入境大厅很破旧,只有一百多平米,设备十分简陋,但干净整洁。大厅共有三个检查台,对入境的乘客一一进行信息核对。我和另两名同伴排在后面,当轮到审核我们几个人信息的时候,工作人员指着我们的信息单一个劲的摇头,拒绝在我们的护照上盖章。由于语言不通,我们都不知道其中发生了什么情况,我心中同时也产生了一丝不好的预感。经过一段时间的努力,同伴最终联系到了前来迎接我们的翻译。翻译赶到大厅,和工作人员进行了沟通,简单几句话,工作人员便痛快地在我们的护照上盖章,让我们入境,还向我们逐一敬军礼,握手示好。后来得知,这里的工作人员见我们是中国人,不愿放我们入境,以信息填写存在问题为由想要索要钱财,这果然和我预料的一致。好在翻译及时赶到,跟他们说我们有公务在身,塔国各部委对我们的工作都十分重视,如果让我们在入境过程中形成困扰,这些工作人员将会面临麻烦(哈哈,感觉有人被忽悠了)。

走出机场,我正式踏上了这个未曾了解的国度。机场外是一片空地,地面凹凸不平,在角落生长着野草,空地上停放着各式以前在电视新闻上才能看到的老款汽车。翻译带着我们走向迎接我们的汽车,这时跑过来两个八九岁的孩子,他们身着破旧的毛衣,皮肤被太阳晒得黝黑,用一双漂亮的大眼睛看着我们,不停的重复说“你好”,并要帮我们推行李箱。我一再拒绝并表示感谢,但他们仍旧很坚持,抢过我们的行李箱搬到车上。临上车,孩子们和翻译讨价还价,索要服务费,最终翻译给了他们三个索姆尼(1索姆尼合1.28元人民币),他们兴冲冲的跑开了。

行驶在去往宾馆的路上,看着车窗外的街景,耳边回荡着汽车音响播放的穆斯林歌曲,与国内完全不同的异域风情。这里街道两旁的建筑都比较老旧,大多建于上个世纪七八十年代,很多墙面未经粉刷,露出粗糙的水泥墙体,并有许多修补的痕迹。人行道没有铺上水泥砖,裸露着土地,在没有人行走的地方会生长出杂草。大概是周末的原因,路上车辆行人很少。这里应该没有汽车报废的概念,从上个世纪七八十年代的苏联汽车到现如今流行的汽车(比如K5、智跑、凯美瑞等),都能在街上看到,但大多数仍是老旧的汽车。行人多穿着典型的民族服装或者西服夹克,无论什么款式,也多是旧衣服。仅从行人车辆,就能看出这个国家比较贫穷。这里比北京更能感受到春天的气息,路边开满了鲜花,大树已枝繁叶茂。对于自然与城市的关系,我感觉在国内是城市中点缀的零星的花草树木,植被只是陪衬,而在这里,我则感觉整个城市建在了森林之中,绿色才是城市的主人。




来到杜尚别,仿佛回到了中国上个世纪的八十年代,人们的脚步还不是那么仓促,空气也不会那么浑浊,物质娱乐生活还不那么丰富,基础设施还不那么完善。这里的繁华甚至远不及国内的三线城市,但我能从人们的眼睛中看到一种安静、平实、友善。这里的人们在享受生活,而国人往往被生活所累。

安排住宿的宾馆(据说曾经是这个国家最高级的宾馆)与总统大楼相隔不足千米,这里如其他地方一样,设施陈旧,但环境优美。宾馆电梯很窄,只能装下三四个人,站在里面,上升的过程中会发出轰鸣声,翻译提醒我说“这电梯很破旧,乘坐时要注意,因为….”没等他把话说完,电梯一阵巨响,整个厢体向下顿挫了一下,“这下你懂了吧~”,他问。我深深地点了点头。

屋子很旧,所有的家具看上去都比我的年岁大。我拉开写字桌的小门,结果整个门都被拉了下来。躺在床上,床身会发出咯吱咯吱的声音。阳台门窗都是木制的,虽然很久,但隔音效果相当好,我费力地打开门,走到阳台,外面的景色很美。打开电视,频道不多:有个节目类似国内的脱口秀,一个女人在台上讲着听不懂的俄文,台下的观众则笑得前仰后合;有个频道播放的是前苏联的老电影,时不时还会插播广告(当然没国内多),我还看到了红色五角星,也许这里的人们还对过去苏联时期的强盛心存怀念吧;令我惊奇的,是这里还在播放《蓝精灵》,俄文配音实在是很烂,一点感情都没有,我猜配音的人只有一男一女两个人,所有的蓝精灵们都是同一个声调,同一个语气;有一个类似于国内晚会的节目,一男一女站在台上深情地对唱着一首穆斯林歌曲(我猜是情歌),仔细地看一看,发现两个人的口型和声音并不能很好的重合在一起,哦~原来是假唱。

隔壁的总统府

简陋的宾馆

行李安排妥当,先期赶到的同事带着我先来到宾馆附近的超市,买一些日常用品,由于物资匮乏,这里的物价并不低,很多商品比国内要高,比如一瓶500ml的可乐要3索姆尼;200ml的海飞丝是14索姆尼;一个鸡蛋要0.8索姆尼;冰激凌很贵,一般要5-10索姆尼;品客薯片将近20索姆尼;好丽友在这里也有,包装质量差一些,14索姆尼;水果蔬菜更是比国内贵很多,在这里西红柿是最贵的蔬菜,要10索姆尼一斤,平常老百姓是吃不起的,在国内的时候,我还总抱怨饭店里的西红柿炒鸡蛋只见西红柿不见鸡蛋,若是在塔国,这可是占了大便宜。

路边有个李宁专卖店,作为国人,即使不买件衣服,也要进去逛逛,从感情上支持一下国货。这个店面比较新,装潢水平和国内齐平,只是服务员变成了蓝眼睛白皮肤。销售的衣服款式和国内差不多,但是价格可没便宜,一件T恤衫要两三百索姆尼。想要从这个国家淘点便宜货的想法逐渐从脑海中抹去。

顺便提一句,和国内不同,在这里兑换货币的地方多得是,也许一条街上就有四五家店面。一个两平米大的房间,护栏里坐着兑换货币的人,在这里可以兑换美元、卢布、欧元、英镑,人民币在这里也是硬通货,兑换成当地的索姆尼很方便。

同伴给了我一个上网卡和手机sim卡,100索姆尼上网流量是3G,另一张sim卡则充了100索姆尼话费。这里上网网速要比国内慢,视频基本看不了,但打网页是没问题的;话费很便宜,打国内长途只需要6美分,除了时差问题,给家里打电话根本感觉不到地域上的距离。

随后,我们到当地最豪华的一家中餐馆聚餐,话说这顿饭做的实在不地道,按照迎接我们的同伴的评价,也就是国内某个小镇的厨艺水平,价格还挺贵。负责接待的人提醒我,在国外能吃到家乡菜很不容易,一定要好好珍惜这宝贵的机会。我觉得情况没那么严重,能在这段时间好好尝一尝地道的异国菜肴是件挺不错的事情,家乡菜回家以后想怎么吃就怎么吃。临行之间同伴还提醒我多带点吃的来塔国,我还满不放在心上,觉得他小题大做,可后来的事实证明,我错了,大大的错了。

一切准备就绪,之前这短短的两天时间,我始终是在兴奋的状态中度过的,感觉什么事情都是那么新奇,对这个国家还有很多东西不了解。从第二天起,我将踏上调研的征程,更多有意思的事情正在等待着我…

两天旅途的劳累换成一夜沉沉的睡眠,第二天醒来,身上的倦意全无,精神百倍。吃过早饭,调研组一行七人收拾好行李,早早地便踏上了征程。

调研组包括几个中国人和一位当地的司机大叔。大叔名叫铁穆尔,今年48岁,满头白发,是位虔诚的穆斯林,不抽烟也不喝酒,每天早晨五点钟要起来祷告。听翻译说,铁大叔有两个媳妇,养一个媳妇要800美金/月,可是按照当地的收入水平,一个人一个月也就500索姆尼左右,不知道是我听错了还是吴翻译译错了。在塔国,根据法律,应当实行一夫一妻制,可在实际情况中,像穆大叔这样的情况不在少数,据说5000美金买一个媳妇,有点像国内的小三,不过妻子之间关系比国内更和睦些,这才叫“和谐”!铁大叔说话做事都很随和,不会像国内大多数司机那样口若悬河,滔滔不绝,也不会因为糟糕的交通大发脾气,我们一路奔波,有些现场需要往返多次,只要我们把意思表达出来,他会毫不迟疑、没有任何怨言地奔赴现场。他很喜欢中国音乐,车厢里播放动感的音乐,他会跟着节奏摇头晃脑,蔡琴的那句“是谁…在敲打我窗”,他会跟着哼唱,唱到“山路十八弯”,他也会惊叹于女声的高亢,用假声和唱。铁大叔喜欢喝茶,出行这几天,红茶不离身,一个水壶,一个茶杯,是他携带的唯一行头,开车的路上时不时的喝上一杯,随后露出很惬意的表情。


和大多数当地人一样,穆大叔还曾表达对中国的喜爱,他说美国不好,在世界各地发动战争,而中国则不同,她用短短的几十年时间迅速崛起,通过自己的努力创造了今天的成就,很令人佩服。听到这里,作为国人,我心里有些惭愧,因为由于发展的速度过快,中国很浮躁,出现了太多他不会知道的问题,比如在物质层面上,中国的确是富裕了,有目共睹,可从精神层面上讲,国人素质不但未有提升,甚至某些方面大幅倒退,毒奶粉、地沟油、长江上漂着的死猪肉,国人为了追求物质财富,已经泯灭了自己的良心,而这些也都成为了“中国特色”。尽管我在杜尚别的街道上看不到一个垃圾桶,但也看不到一片垃圾,可光在国内街道上捡随地扔弃的饮料瓶就可以养活成千上万人,这难道和经济发达程度有关么?显然不是。

到处都很干净整洁

调研路上经过一个小村庄时,一个行动不便、风烛残年的老人坐在轮椅上,在自家门前晒太阳,穆大叔看到后把车停了下来,过去和他打招呼,并留下了一些钱。开始我很疑惑,问他们是否认识,后来穆大叔通过吴翻译向我们解释,说这个老人是弱者,生活会困难,需要帮助。后来他进一步解释,在塔国人的意识里,身强力壮的人理应多劳动,根据付出的工作量获得对应的报酬,并对社会负有更多的责任,而弱小的人则应当得到社会的帮助。相比于国内那些钻法律空子甚至违反法律,试图以最小付出获得最大收益的人,又或是依靠自己的悲惨经历以获得他人怜悯接济的人,塔国人要更真实、更踏实地多。

我们的第一个目的地是西北方向的A市(名字难记,地图上也难找)。刚一离开杜尚别,公路马上变得坑坑洼洼,汽车上下左右来回晃动,碾过一个大石头,我被颠了起来,头被实实在在的磕了一下,长了记性,以后的几天始终老老实实的系着安全带。

一个多小时的车程,一路上全是农田和村庄。这些农村都很贫穷,很多房屋都是泥土房,但是院子都很大,透过半开着的门缝往里看,深不见底。让我印象深刻的是,即使穷,但家家户户都有汽车,在最偏僻的地方都能看到类似奥拓汽车的身影。在泥泞的道路上,一辆“奥拓”满载着四五个人疾驰而过的景象随处可见。我曾借翻译之口询问穆大叔为何塔国有这么多的车,后来吴翻译只是告诉我说,穆大叔正在开的这两奔驰商务车在国内价值70多万,而在塔国,这辆车是穆大叔在二手车市场以1.2万美金买下的,当时这车只开了一年。我心中似乎有了答案。

农田里种着各种不认识的作物,唯一能识别的,是成片的葡萄藤。此外,每个家庭门前院里也会搭上葡萄架,听说塔国的樱桃很好吃,但我相信,等到了葡萄成熟的季节,挂在藤上的葡萄也一定会让人们流连忘返。


村里的中老年人都穿着传统的民族服装,男人大衣缠身(好像睡衣),头戴小帽,女人头缠丝巾,身穿宽松的“睡袍”,服饰风格与维族人很像。年轻人则不同,除了女孩子稍显传统,二十岁上下的小伙子们多穿着皮衣夹克,紧身牛仔裤。上学的小孩子们,则穿着黑色西服,脚穿皮鞋,肩上背着双肩包,三三两两走在路上。穆大叔说,现在时代不一样了,上岁数的人还都是虔诚的穆斯林,现在的年轻人,则很多不会做礼拜,很多人也开始了抽烟喝酒。可以感觉到,即使在这个几乎被时间所遗忘、遵循传统的国度,也难以抵抗现代文明的冲击,各文明之间的界限正在淡化。


来到A市一个小村庄实地考察,走下汽车,淋着蒙蒙细雨,空气中飘荡着淡淡的鸡粪味儿,远处时常会传来鸡鸣声和牛叫声,望着眼前笼罩在雾气中的农田与村舍,一股浓浓的田园风情扑面而来。

考察完现场,到了吃午饭的时间,我们一行人回到市区寻找食物。塔国没有国内发达的餐饮业,而且这里的任何店面都小的可怜,也没有特别醒目的招牌,一般只是在店面外墙上贴上一块印有食物或者商品的塑料布。翻译和穆大叔也是边走边打听,才找到一家饭店。这个馆子很小,结构很奇怪,有一部分是露天的,只是有个顶棚,棚子下面放着类似床的家具,食客要躺在床上吃饭。屋内只有三个桌子,我们七个人为了一起吃,将其中两个桌子拼在了一起。一下子有六个外国人来到这里吃饭,所有的店员和食客都把目光集中在了我们身上,那眼神和我小时候第一次遇到外国人时一摸一样,只是我的身份发生了变化,从注视变成了被注视。此时此刻,我终于能感受到曾经那些外国人的感受了,似乎自己的一举一动都在被关注,即使偷偷挖鼻屎的动作也不能逃脱他们的目光。新鲜的体验,同时也感觉很别扭,好在在后来的行程中,被人围观、打招呼已习以为常,四五个小孩子围着来回跑的情况我也不再感到新鲜。

第一次能够吃到地道的塔国食物,心情还是很激动的。但这激动地心情很快便消失全无。服务员最先上的食物是馕和蔬菜拼盘。穆大叔用手私下一块馕,把剩下的递给我,一想到穆大叔这大半天都没洗手,我实在是不愿伸手去接,可不接又不礼貌,于是硬着头皮接过馕,撕下一小块放入口中,馕的味道和新疆的相差不多,只是更膨松一些,有点面包的感觉。蔬菜拼盘真是相当的纯天然,一丁点调料都没有,除了国内常见的西红柿、黄瓜、水萝卜,还有从没见过的蔬菜,一种类似于树叶,嚼在嘴里很酸,另一种长的很像茴香,但味道完全不同,很怪,无法描述。在后来的几天里,这两样食物成了每餐必备,不是因为喜欢吃,而是塔国食物品种就这么多,在不同的餐馆都是这寥寥几种。主食是手抓饭,其实在我看来就是炒米饭,很油腻的炒米饭。手抓饭吃到一半就不想吃了,但是塔国人很爱惜粮食,穆大叔到最后把米饭都吃了,还用一块馕把盘子上的油擦干净,然后吃掉。吴翻译建议说,把饭都吃掉,这是一种尊重。无奈,只好硬着头皮把饭都吃了。后来每人一碗肉汤,汤面上飘着一层肥肉,印象中还散发出浓浓的羊膻味儿,喝了这碗汤,我肯定会吐,到最后也没喝一口。这里的红茶倒是挺好喝,放上两块冰糖,一口气喝了好几碗。餐馆的卫生很糟糕,餐具直接放在没怎么擦过的桌子上,玻璃杯上布满了指纹,同时散发出一股羊膻味儿,服务员拿馕的时候绝对是徒手,况且他的手很脏,肯定没有洗过,我只好把头扭向一边,装作什么都没看见,眼不见心不烦吧。

在后来的旅途中,喝水吃饭成了我们旅途中除了工作以外最大的困扰。由于这里的水源来自高山雪水,矿物质含量太高,中国人的体质不能承受,所以一路上只能喝可乐和特定牌子的矿泉水。每到一个城镇,我们总要花一番功夫寻找当地的餐馆,想尽办法选择自己能够接受的食物。最后,我们在一个餐馆建立了根据地,那里的烧蘑菇成了我们的最经常点的菜肴,厨师为了满足我们的要求,特地从市场买来最新鲜的鱼,一人两条,一条炸,一条煮,很好吃,真的很好吃。


塔国人民好艰辛,在饮食方面毫无乐趣可言。到行程的最后,同伴行李中的方便面成了弥足珍贵的食物,餐馆厨师帮忙煮面,煮好时红烧牛肉面那浓郁的香味飘荡在整个厨房,厨师深深地闻了一下,竖起大拇指重复着说“哈拉少”(好的意思),领队看厨师很喜欢,就拿了一袋给他,厨师很感动,又回赠了两根香肠,算作礼尚往来。一次在野外午餐的时候,出于客气,我把自己从中国带来的最珍贵的饼干递给穆大叔,结果他津津有味地把一整袋都吃掉了,没给我留一片~%>_<%~。

整个塔吉克之旅,最让我津津乐道的还是这里的景色。

在A城度过了一夜,我们折返到杜尚别,并一路向东继续前行。塔吉克的空气质量很好,出了城区,便隐隐约约看到百十公里的前方那连绵的雪山。我已不能放下手中的相机,梦境中才能遇到的美景此时近在眼前。汽车飞驰着,我不停的按动着手中的快门,希望能够把所有最美丽的画面都记录下来,可这是不可能的,因为我发现无论从哪个角度望去,眼前的景色都是一幅美丽的山水画,而自己这不争气的数码相机根本不能描绘出眼前的画面,色彩单调,毫无立体感可言。眼前的景色太美了,根本无法用语言描绘,没有亲身经历,仅凭这些照片根本无法体会到这大自然的雄壮。很懊恼,没有准备更好的设备记录下这些美景。废话不多说了,简单传几张吧~

塔吉克可能是中亚五国最贫穷的国家了,16年在丹加拉待了一年,记得去的时候,海关什么的就把我行李扣了,带到办公室找我要钱,给了20塔币才放行,在丹加拉工业区,外聘的塔国劳务一天50塔币,合人民币30多远,交7塔币的税,到手43塔币,在现场干活,非常懒惰,喜欢偷东西,没办法,每天下班都要搜身,不然现场的材料工具就被拿走了,晚上偷东西比较严重,抓过几次报警也没用。这里的交警也很无语,经常无故拦车要钱,给个五块十块就让你走了,有次交警看中了车上的茶杯,都让他拿走了。这边气候比较恶劣,降水集中在冬天,五月到十月都是夏天,一个月下不了几天雨,现在六月每天的温度都是破50℃,这是我用温度计实测的,真是应了句古话,穷山恶水出刁民,如果是旅游什么的,我建议大家不要来,没什么好看的

今年(2018年)利用二战胜利日假期前往塔吉克斯坦呆了5天,办理电子签证转了塔吉克斯坦的杜尚别、苦盏和彭吉肯特三个城市。详细游记可见:塔吉克见闻录

塔吉克地形图 来源:维基百科

整个国家因为苏联解体后划界被切割得犬牙交错,南部帕米尔高原与中国和阿富汗接壤,曾是中国古籍中记载的葱岭,阿富汗唯一与中国接壤的那段狭长地段就是玄奘归国时途径的"瓦罕走廊"。北部则延伸到费尔干纳盆地,该盆地处于中亚河中地区,物产丰饶,目前由乌兹别克、塔吉克与吉尔吉斯斯坦共同占有。此外,吉尔吉斯斯坦境内尚有塔吉克的若干飞地。南部靠近阿富汗部分相对较危险。2 American cyclists among 4 dead in Tajikistan attack claimed by ISIS

塔吉克三索莫尼纸币,入境时比较顺利没有遇到要小费之类的烦心事,出境时被问到是否有多余的索莫尼,幸亏我提前在附近的超市花光了。

塔吉克斯坦中在亚五国中面积最小,人均GDP最低,本地网络网速极慢,在酒店WIFI发条朋友圈要等十分钟都还不一定能发的出去。

机场附近一段接近废弃的铁轨

要是比基础设施,当地的火车站、机场建设水平大概只相当于国内三线城市的汽车站。机场距离城市很近,因为并不赶时间,出发的时候从市中心的酒店转了几个沿途的小景点走了一个多小时走到了杜尚别的机场。

胜利日与候场表演的小盆友们合影的契丹怪蜀黍

与通行突厥语系其他四国相比,最特别的一点在于塔吉克语在很多语言学家眼中作为波斯语的分支而存在,而主体民族塔吉克族人种也与波斯同源,在哈国内我经常被认作当地人,而在塔吉克境内这种情况从未发生过,因为与东亚人种相差明显。当然,因为苏联统治的关系,俄语依然通用,而且总统自独立后一直连任至今也相当具有中亚特色。首都杜尚别绿树参天,遥望雪山,五月的天气里,风和日丽。

国内随处可见的总统画像,图片摄于杜尚别

从上图中也可见,与阿拉木图类似,塔国当地的建筑都保留了非常浓厚的苏式风格。当地盛行伊斯兰教,但是比较世俗化,女性围Hijab者居多,但是未见有burka黑色罩袍。虽然是夏天在塔未见有当地人穿着短裤,这一点来讲比哈国似乎更加严格一些。

正在拍照的当地群众,蹲坐着佩戴了头巾,站立着则更加随意。
苦盏中央清真寺广场,清真寺、宣礼塔、Sheik Muslihiddin圣墓。比较典型的伊斯兰建筑群。

塔吉克菜samsa 烤包子,shashlik烤串与新疆类似,中亚其他国家也都有类似菜品,最具特色的是库鲁托布,Курутоб,Курут是当地人喜欢吃的酸奶做成的球,很多地方都能看到售卖,об在塔吉克语里面是水的意思,所以库鲁托布就是酸奶球混着水,当然一般会上一盘菜比如黄瓜、西红柿,然后将千层饼撕碎以后搅拌起来实用。当看到端着一大碗上来以后,我说哥们,你可以给我来半份的,我只是想尝一下。结果,老板一本正经的说,这就是半份啊!-纳尼?!

要是说味道如何么?我只能说挺特别的。

塔吉克‘国菜’Курутоб/kurutob,杜尚别

在当地旅行期间几乎每天都会遇到一个会中文的人,虽然大多数并不能流利掌握,在彭吉肯特Sarazm世界文化遗产碰到的讲解员曾经在福州师范大学留学;

Sarazm Archaeological Site,Penjkent

在杜尚别坐公交车有人盯着我看了一路后终于鼓起勇气搭讪然后给我看他正在学习的HSK1的课本,然后带我到图书馆里去看孔子学院的老师上课;

沙赫里斯坦隧道,南北交通中最重要的隧道关口

苦盏的拼车司机跟我塔国的主干公路均由中国公司援建,几条重要隧道的开通,也大大减少了塔国南北交通运行事件,司机本人也曾在中国公司工作。

位于杜尚别的华为专卖店

央视《远方的家·一带一路特别节目》在塔吉克斯坦境内拍摄了很多中资企业的故事,有兴趣的同学可以搜来看一下,主要从事建筑、采矿、棉花、电力等项目。整体来看,据我来感觉,当地民众对于中国还是比较友好,在塔五天,当地治安也尚可,普通民众相对比较平和温顺。

彭吉肯特附近范恩山脉中乡村的当地儿童,当地学生通常都会有这样一套制服作为校服。
苦盞多石榴,其大如拱,甘而差酸,凡三五枚,絞汁得盂許,渴中之尤物也。
耶律楚材《西游录》

?捍国周四千余里。山周四境。土地膏腴稼穑滋盛。多花果宜羊马。气序风寒,人性刚勇。语异诸国形貌丑弊。自数十年无大君长。酋豪力竞不相宾伏。依川据险画野分都。
大唐西域记《卷第一》?捍≈费尔干纳

千百年后来到三藏法师和耶律楚材曾经到达过的地方,还是有一些特别的感觉,尽管已经完全不是当年模样了。

谢邀

塔吉克斯坦是中亚地区最小的一个国家,面积约等于中国的辽宁省。国家领土的93%在高山地区,一半以上的国土在海拔3000米以上。受到地理条件的限制,塔里克斯坦境内的文明古迹寥寥无几,但塔吉克人相信自己才是中亚地区最古老的民族,并且坚信它们的历史比现在中亚地区主流的突厥人长久。

塔吉克一词中的解释是,头戴皇冠的人,塔吉在波斯语中的意思就是皇冠 。塔吉克族是古代粟特人的后代,粟特人是古波斯的经商民族,撒马尔罕古城就是他们修建的。

塔吉克人最自豪的就是从丝绸之路开始兴起的两座城邦,撒马尔罕和布哈拉这两个城市都曾经是开创于公元9世纪的萨曼帝国的主要城市,而萨曼帝国是历史上第一个塔吉克族的国家,这个穆斯林王国的疆域从伊朗到阿富汗,从哈萨克斯坦南部到吉尔吉斯斯坦和土库曼斯坦,囊括了整个乌兹别克斯坦,直到巴基斯坦南部沿海。然而,现在的撒马尔罕和布哈拉这两座大部分居民说塔吉克语的古城如今却在乌兹别克斯坦的境内,并且作为乌兹别克斯坦的标志,而不是塔吉克斯坦的标志,日渐为世人所知。

塔吉克斯坦与乌兹别克斯坦还有中亚的其他几个斯坦国家,实际上都是由苏维埃一手造就的新国家,1924年塔吉克苏维埃社会主义自治共和国成立,隶属于乌兹别克斯坦社会主义共和国,1929年塔吉克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成立,成为苏联中央直辖的加盟共和国。在当时的苏维埃划定国家边界的时候,东部贫困的高山地区被划归塔吉克斯坦,杜尚别成为其首都,杜尚别最开始只是一个每逢周一开集会的小村庄,杜尚别这个词语本身的意思就是星期一。

塔吉克斯坦的人只分到了巴掌大并且没有什么价值的国土,他们觉得自己很不公平,不少塔吉克人聚居的地方甚至在乌兹别克斯坦的境内,直到今天,塔吉克斯坦和乌兹别克斯坦之间的关系仍然谈不上密切,两国之间并没有直飞的飞机航班。塔什干与杜尚别之间。相距仅有300公里,但是旅客们必须先从莫斯科或者阿拉木图转机,两国对对方的访问签证也限制重重。乌兹别克斯坦禁止塔吉克斯坦牌照的汽车进入国境内,塔吉克斯坦则对乌兹别克斯坦牌照的汽车加收重税。如今,1991年建国的现代国家,塔吉克斯坦共和国奋力在其有限的国土上打造民族的自豪感,乌兹别克斯坦把创立帖木儿帝国的帖木儿奉为盖世英雄,塔吉克斯坦则把萨曼帝国的开国君主伊斯梅尔索莫尼定为塔吉克斯坦开国之父,塔吉克斯坦长达千年的历史显得更为悠久,他们为此深感自豪。

相关华信注册查看更多

平台注册入口